發佈日期:

大衛‧霍根

David於1980年出生於英國,是一位對社會評論感興趣的倫敦藝術創作者。 他的作品充滿隱喻式意涵的故事,以及傳達來自生活中吉光片羽集結成的虛構敘述,通常以快節奏、原始和情緒感的風格表達虛構的場景,所有題材內容都充滿著正向活潑的幽默感。

他的創作靈感主要產生於日常生活經驗與流行文化和圖像的融合體現。無論是一牆壁紙、文學作品、詩歌、一件衣服、各色行人、一段饒富意趣的聲音、任何質地或顏色,以及,他妻子的舞姿!

David通常使用丙烯。 他喜歡丙烯的即時性繪畫效果,滿足他快速創作的方式,展現筆觸和混合顏色的生動性。 David也進行單色絲網印刷品創作,以自發和無計劃的方式在多層中構建。 他受到許多藝術家的啟發,就現代性而言,Henry TaylorChantal JoffeDanny FoxJordy Kerwick Cassi Namoda 是影響他最大的幾個藝術家。

 

發佈日期:

蒙吉

1988 年出生於西班牙,於薩拉戈薩美術學院修習美術、雕塑和視覺設計。目前專注於雕塑創作。Alejandro Monge所繪的肖像超越了平面作品之視覺縱深,他創作的體積和深度使它們幾乎有如雕塑一般,努力突破二維空間。明暗對比讓人想起卡拉瓦喬;而John Singer Sargent則是對他影響最深的畫家。

儘管Alejandro Monge在接受視覺藝術培訓時專攻雕塑,但在他的藝術作品中,繪畫的部分則以超寫實的方式令人驚艷,這種方式讓人聯想到攝影,並試圖欺騙觀察者的眼睛。 而後,他開始專注於是雕塑和裝置的創作,其中一個系列創作的主題圍繞在逼真的鈔票雕塑。 Monge 用紙和丙烯顏料將之重現,並大量疊放成堆,通常將其焚燒。 通過毀掉自己的作品,諷刺性體現他對當今社會和經濟價值之無所不能的統治提出了批評,此系列創作引起國際媒體廣泛的報導和關注。Alejandro Monge 將破壞作為一種新的創造形式進行了反思。 而被當代古典元素入侵的半身像,仍然以最純粹的巴洛克風格或反映時事的標誌性物品燃燒著。 藉此,Monge 呈現了一個不拘一格的展覽,將不同的技術和材料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不尋常的審美挑戰。每件作品都需要很長的創作時間,他投入了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在藝術家和作品之間產生情感和心理反饋。

 

發佈日期:

奧頓

奧頓1978年出生於西班牙,自幼熱愛繪畫,自學自練。喜歡描繪一切與馬德里有關的場景。在沒有停止對繪畫永久奉獻的心念下,為了生存和學業——同時在旅館身兼各種工作:服務生、廚師、房務員,最後終於完成了平面設計專業的學歷。隨後多年深耕於廣告領域的各項平面設計。然而繪畫始終是Oton全身心真正所嚮之藝術形式,願意用生命為之奮鬥。

2005年Oton舉辦了第一次個展。在紙板和紙上進行動態畫作,並通過過程性和標誌性的拼貼畫,加深了作品豐富的層次表現。雜誌的碎片黏貼在支撐物上,與繪畫混合在一起,達到與新達達主義、抽象表現主義以及流行藝術範疇的某些概念進行對話。Oton對於創作拼貼畫情有獨鍾。此類具有概念性的作品形式,提供了我們對大眾媒體圖像和藝術世界之間關係的質疑媒介。

用Oton自己的話為註腳:一種它自己的語言,批判性的和諷刺性的,幽默最終統一了話語,而微笑,經常出現,變成了鬼臉。Oton時常花時間陪伴兩歲的姪子,兩人一起在筆記本上塗鴉、著色。當他觀察到姪子如何在米老鼠、高飛等人物身上劃掉、模糊或塗寫微笑時,Oton領悟到當中一些有趣,且至關重要的創作精神。這便是Oton創作的核心機制—–一份好玩的工作。一幅純潔無邪的圖畫。沒有規則,一切都處於同一水平。一雙手、一支眼睛、一對乳房、一瓣屁股或一隻公雞,都是一樣的。

Oton只管畫畫,他給了它們屬性,到頭來卻像是它們在畫自己,嘲笑自己。這也是對帶有迪士尼標誌之甜美消費世界的一種新鮮而自發的審視。它們是流行文化的標誌性圖畫,它們以粗俗和嚴厲的方式模仿。「 我對線條、污點、模糊和錯誤感興趣。與成功一樣必要。因此,畫紙上的手勢衝動,使用鉛筆、蠟筆、粉彩等,豐富了清晰和酸的工作,不會讓你無動於衷。紙上滑稽動作,在瘋狂而有趣的作品中以可塑性和自然性體現了獨創性,和不敬。」簡而言之,一個孩子的遊戲。

 

發佈日期:

米吉爾

Miguel Angel Funez於1988年出生於西班牙擁有美術學位,以優異的成績獲得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藝術與創作研究碩士學位。從小就知道幸福與藝術息息相關。一直對藝術學科很感興趣:與藝術家和博物館有關的一切都引起了他。小時候第一次參觀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時的激動和震撼現在都無法忘記。每天都在不斷地畫畫,試圖超越自己,

以流行圖像為基礎的各種圖像學的挪用和隨後的處理作為起點,展示了一個在被虛構誘惑的同時多樣化現實的樣本。一個故事不僅考慮到奇蹟的對象,而且還受到欽佩和驚奇,包括本能的排斥和厭惡。組成這個系列的畫作展示了當代的“恐怖真空”,包括當時不可能存在的、存在的和不存在的一切,它們使我們害怕和引誘我們,屬於我們並使我們開心,促使我們想像其他世界不同於我們自己的。

 

 

發佈日期:

馬克斯

Max Bi的靈感主要來自1980 年代, 1980 年代是文化上的動盪時期,當時盛行全球資本主義、大眾媒體、貧富差距以及以電子流行音樂和嘻哈音樂為代表的獨特的音樂。此外,1980 年代也充滿政治關鍵事件,譬如1989 年柏林牆的倒塌標誌著冷戰的結束。而Max Bi更受當時重要街頭和塗鴉藝術家如 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 和 Kenny Scharf的影響。

在 2000 年代初期,Max Bi在原始黃麻畫布上使用模板和噴罐重現了作家的書法圖形,他們的標籤,類似於原始字形,並從意大利波普藝術的肖像畫中汲取了他的比喻線索。來自帕拉迪諾的部落面具或 Basquiat 風格的塗鴉,但以非正式的方式重新詮釋。Max的作品中用到大量螢光色來表現,這樣的配色時常伴隨著距離感與超現實感,乍看下是鮮豔繽紛的總和,但再往裡面走會發現,他幽默的語彙、文字與交錯的時空變化。

Max Bi的動物系列描繪了完全由動物居住的想像中的城市景觀,在這些城市,人類的存在為動物的行動留出了自由空間,鯊魚、狼和許多其他動物是敘事裡的唯一主角,仔細看這些動物都具有擬人化的特徵並站在前景中疊加不規則的亮色元素。在這些作品中,動物和人互換角色,前者棲息在後者的位置上,賦予場景以生命,讓觀者不禁去思考這些城市代表的是自由還是牢籠。Max Bi 的藝術語言是長達20年的具象研究的結果,藝術家在其中嘗試了多種語言和各種表現技巧的混合。這種不斷尋求新奇和變化的結果使他從意大利波普藝術的圖像全景中汲取了明確的靈感,例如帕拉迪諾的部落面具或巴斯奎特的塗鴉。

 

發佈日期:

路易吉

Zino,藝名Luigi Franchi,1973年出生於義大利,泰拉莫。 90年代期間,他在博洛尼亞大學學習藝術史,並開始參加當代藝術界的研究。在2000年末,他為了實現一些國際藝術活動裝置(Fuori uso, Trasalimenti)做出了貢獻,然後走上了藝術作品修復的平行道路,於2003年在佛羅倫薩的Spinelli宮畢業。15年多來,他一直積極從事義大利藝術遺產的恢復和保存工作,專門從事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巴洛克時期的繪畫和壁畫的修復工作。2008年起季諾成為一名老師,在高中教授藝術史。2014年與L’Aquila美術學院合作教授”修復歷史”課程。自2017年以來,他一直在里米尼生活和工作,在那裡他教授剪裁、膠水、寫作、戲劇和參與城市的文化生活。

季諾曾在各公共機構、畫廊和藝術博覽會展出。 (Camec La Spezia, Pino Pascali Polignano a Mare Foundation, Carrara Plastic Arts Center, Liquid art Capri, Gallery 1opera Naples, Gallery B4 Bologna, Setup art fair Bologna, Galleria zamagni art rimi)。從消費主義到全球化,從流行文化到青年時尚,他對當代社會的參與和興趣,使他的創作使用了多元媒材、類別。媒材多有樂高積木、PVC球、3D打印等非藝術環境的元素。

季諾的作品以圖像失真作為大眾媒體圖標的研究,在該圖像中建立了意義轉換,使物體和人在通過網絡或電視過濾時,通過圖像「像素化」創造新的和不同的意義。這些圖像被精確地複制在紙上,但通過使用樂高積木對其表面的一部分進行了修改,以某種計算機化的放大,造成對物體理解的干擾,這並不妨礙其正確閱讀,而只是在實現和完全改變之間標出了一條看不見的界線。不斷尋找新的形式解決方桉來談論當今社會,以及好奇地嘗試不同的語言來測試它們的表達潛力。樂高積木的使用已成為他在流行語言和街頭藝術語言之間創造出一種新的具有諷刺意味但又大膽的文體標誌。

發佈日期:

洛倫佐

洛倫佐·安齊尼 (Lorenzo Anzini) 於 1984 年 8 月 9 日出生於里米尼,在卡托利卡生活和工作。畢業於烏爾比諾 ISIA 的圖形專業,27 歲時,他進入了紋身的世界,並將其重新定義為當代視覺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身體是待繪畫的畫布和待塑造的雕塑。一種平行的藝術形式,強烈影響藝術家的繪畫文化。繪畫和紋身藝術是共生的表達語言。這些相互影響的污染產生了與紋身相比代表的畫布作品,這是一種可以永遠展示的不朽藝術。

他的風格是獨特視野的結果,是一種有時具有挑釁性的態度的結果,這種態度通過強烈的色彩和直接的交流力量來解構周圍的世界。他的藝術是兩種職業的融合,這兩種職業在抽象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融合併打破了一種強烈的藝術都市習語。對各種形式的藝術的熱情體現了一種明確的、有時是尖刻的風格,這種風格介於內容和符號之間,流入一種非常規和自由的詩學。

發佈日期:

法比歐

法比歐使用傳統卻經典的媒介——大理石,來反思當代思想、行為,並且站在藝術史的角度,尤以是義大利的雕塑史,探究過去的經典作品如何建構且持續影響人類信仰和理想的符號。他高深的雕刻技巧,讓大理石這般堅硬的媒材,能精確的展現日常物品和人物,就宛如紙、橡膠或紋身皮膚的質地。

法比歐的作品中並存著兩種不同的視覺文化:一是西方藝術史美學和完美無暇創作精神,一是日式傳統技藝紋身藝術。然而藝術家故意將雕塑的材質處理的像是泡沫塑料,以此質地和刻意的瑕疵塑造,雕塑的不真實性,不僅讓人聯想到被高度商業化的宗教圖標,藉此嘲弄馬克思主義下的商品崇拜。另外, 他對細節和對材料的精確處理,正是這些強大的符號和日常物體重新脈絡化的最佳詮釋,他巧妙挪用及調度所產生的諷刺意味,是這些雕塑作品真正獨一無二且發人深省的地方。

發佈日期:

愛德華多

Edoardo Cialfi 1993出生於義大利,曾就讀於 Alpinolo Magnini 藝術學院,然後在佛羅倫薩的 LABA 獲得了繪畫和視覺藝術的一級學術文憑。目前正在維羅納美術學院攻讀為期兩年的繪畫工作室指導藝術文化調解專業課程。

他對風景的重新詮釋不僅僅是一種美學操作。他試圖用兩個領域來表達兩個不同的概念:迷霧和風暴。霧是他試圖表現當代人特有的孤立和不安全感的媒介。 另一方面,風暴是他試圖將自然概念表達為一種威脅的手段,是一種能夠厭惡人類存在的自主、公正的實體,而這些風景皆是他出生和生活的領域。

 

 

 

發佈日期:

丹尼爾

Daniele Oldani 1979年出生於米蘭,十四歲時第一次接觸藝術,包含塗鴉和繪畫,從而開始他自學成才的藝術生涯。Daniele Oldani畢業於米蘭漫畫學院,在校期間曾作為漫畫家插畫師與包括華納兄弟在內的多家出版社合作。這些年,繪畫一直伴隨著他,他也持續探索各種風格和藝術潮流,不斷找尋自己的身份。

Daniele的作品中「鏡像書寫」是第一眼會看到的特點,他隨機性的通過文字的相反方向進行書寫,從而得到正常文字的鏡像。可以在救護車上找到現代鏡像書寫的例子,如「AMBULANCE」一詞通常以非常大的鏡像書寫,以便駕駛員在後視鏡中以正確的方式看到該單詞。Daniele的作品可以搭配鏡子陳列、觀賞,而得到正確方向的文字,為作品的展示增加趣味性。鏡像書寫有時被當作是一種極其原始的密碼形式,觀者可以不斷地在畫面中判讀文字,進而找到藝術家留下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