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薩琳娜個展
關於展覽
東德女藝術家繪思當代濾鏡謬趣與普世消費主義虛適
亞洲首次個展_ 丁丁藝術空間
凱特琳娜(Katharina ARNDT),1981年出生於兩德統一前夕的東德地區,即便凱特琳娜從出生至1990年兩德統一之際,只歷經了約莫十年的共產體制社會,然這段孩提時期的生命經驗實實在在地烙印於凱特琳娜的價值觀和視角,亦在她日後旅居西班牙.巴賽隆納時,產生相當程度的文化衝擊以及社會性之文化反思。
凱特琳娜多年來的生活穿梭於柏林與巴賽隆納兩地,舉凡兩地南轅北轍的民族精神、藝術生態以及文化情調,疊層加諸自身因來自共產東德而素有的社會視角,致使凱特琳娜的藝術感知、靈感觸角乃至所選用的創作媒材,自有其獨具殊意的意涵、趣味縱深。
年幼時期成長在毫無「消費概念」、「消費機制」而只有「人民公社」的體制與環境下,故當凱特琳日後在自由的西方國度享受著沙灘、陽光、購物樂趣等種種資本主義產物之同時,不免產生了兩種極端社會經驗交織作用的反思,亦進而探討人性本質上的膚淺,乃至當今人們被種種社群媒體機制所制約的行為和生活態度。
下圖便是凱特琳娜藉由描繪 沐浴在巴賽隆那的陽光下,沙灘上慵懶地飲啜冰涼酒精或飲品,不時的吞雲吐霧…,人們總在拍照,拍天空拍陽光拍沙灘美酒佳餚(food/ alcohol porn);或自拍或互拍,一而拍再而拍,拍完還再用濾鏡加以修飾;然而,這一切宛若置身天堂的樂園景象,以及人們一系列拍出並濾鏡化的美好無暇行為和照片,卻其實在我們放下手機環顧四周後,方才從社群媒體上幻象的耽溺中清醒過來,方才發現沙灘上其實觸目所及皆是零落甚至滿佈著我們因享樂而連帶產生的各種瓶罐 、煙蒂 、垃圾。
凱特琳娜有意識地以相對童稚逸趣的繪畫筆法,用意在試圖保持與現實世界的距離,進兒呈現事物原本的存在狀態 (genuinely are)。
看似簡約、粗略的線條,實則經過巧妙的構思設計,捨去繁複的具象描繪,而以重點式和概念性的俐落筆觸刻畫事物表徵, 亦為凱特琳娜個人化的美學詮釋。
凱特琳娜選用了大量人造介質(如 PVC 薄膜、漆紙和有機玻璃)以及光滑的丙烯酸塗料和漆標記作為創作媒材,旨在藉此光滑的紋理和視覺感,喻示著當今我們所處之世充斥氾濫著各類塑膠與過度物質化的世界。